回顶部
教师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网

教师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而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提出,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在职前培养环节,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加强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中发布了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简称“新课标”)。在“新课标”中,明确了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必须涵盖“心理健康与道德”学习领域,这一领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要求师范生掌握对未来教育对象进行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的知识与能力,而教师要想成功担当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除了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能力外,一个必要前提是教师自身首先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否则很容易因自己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导致学生发生近年被频频提及的“师源性心理障碍”。因此,应在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学习领域对应的“建议模块”中增加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培养机构应在新课标、新理念下,积极调整优化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如《压力管理》《情绪管理》《职业心理健康》等,使师范生具备心理健康的意识、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能力。

  在职业准入环节,严格教师资格证认定条件,强化心理素质要求。教育部1995年12月发布实施《教师资格条例》,并于2000年6月发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具体规定了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包括思想政治条件、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条件、普通话水平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其中良好的身心素质被界定为“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对于教师职业而言,心理素质的要求仅止于“无精神病史”,要求过低。无精神病史和心理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精神病但有心理问题,尤其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不适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教师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而且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示范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靠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因此,在教师资格申请环节,要强化对入职者心理素质的要求,在“无精神病史”的基础条件下,增加心理健康的职业准入要求。在进行体检的同时,增加一些必要且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经典心理测验项目,比如用于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于人格测验的艾森克人格量表(EPQ),通过这些测验来有效评估教师资格申请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健全程度。

  在职后培训环节,拓展继续教育资源,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自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各地“国培计划”培训内容更多侧重教学反思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训仍属空白。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国培计划”的培训内容,增加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资源,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提升。职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重点是促进教师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反思,结合职业经验,理解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和对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影响,成为有心理健康意识的教师,并进一步掌握自我减压、自我调节的技巧。除了在综合性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可以进行专门的心理素质培养。培训方式上,可以是接受式的专题讲座,也可以是体验式的心理活动;培训性质上,可以是成长性或拓展性的心理培训,也可以是问题解决性的心理辅导;培训内容上,可以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指导,也可以是有助于减少心理应激源的婚姻关系指导、亲子关系指导等。

  在师资管理环节,更新管理思想,引入心理要素管理内容。现代管理学不仅研究组织管理和行为管理,而且越来越关注心理管理,如工作动机管理、认知管理、情绪管理等。英国管理学家凯文·汤姆森提出了“情绪资本”理论,指出员工的情绪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宝贵资源,与知识、智力、专业素质等同等重要,因此,情绪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在当前教师心理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职业倦怠”。心理学家马斯拉奇提出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是: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教师职业倦怠也表现在这三方面。情绪衰竭的教师表现出热情衰竭、疲劳感和无助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去人格化的教师表现为对学生失去情感关怀,教育行为麻木、冷淡;低成就感的教师对工作价值和自我胜任力持否定态度,感受不到职业成就感。教师的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师资管理中,应借鉴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除行为管理外,也将情绪等心理要素的管理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的范畴。

回顶部
教师资格考试网
位置:首页/教师资格考试网
自贡富顺:紧扣“引育留用”链 激活教育人才活力

近年来,自贡市富顺县教育和体育局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以创建“人才先行区”为契机,认真落实各级人才工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扣“引育留用”链,“全方位”引进、培养、留住、用好人才,目前取得了实效。

多渠道,拓宽引才“新路径”。建立教育人才长效补充机制,通过公开招聘、高校选聘、人才引进等形式,提高教育人才引进质量。2023年以来,“双选”优秀大学生93名,考核招聘公费师范生44名、音体美教师39名,公开考试招聘教师105名,引进成熟型人才11名。

多维度,厚植育才“广沃土”。开展“蔚蓝计划·薪火传承”新任校级干部任职资格培训和年轻干部遴选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教材教法考试等,目前已累计培训1.6万人次;2023年,共培养星级校(园)长、教师、教研员330名,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19名,市级领航教师20名,评选市级“盐都名校长”2名和县级“担当作为好校长”20名;推进区域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培养“双师型”教师,与重庆二师院等6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校地融合培养教育人才。

多措施,搭建留才“大舞台”。健全激励机制,落实县优秀人才支持办法,评选表扬先进722人次,激发人才内生动力;优化活动载体,通过召开座谈会、举行“栋梁工程—家乡助(送)你上大学”仪式、走访慰问优秀人才等方式,增强人才归属感、幸福感;搭建发展平台,评出正高级教师2人,认定市级“领军人才”3人和市级高级人才1人,纳入市级“双千计划”2人;持续实施“风筝计划”,2所大学共55名学生在全县开展“反哺支教”活动。

多形式,打造用才“主阵地”。全面完成党组织领导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改革,多岗锻炼人才,调整选任校级干部267人;探索“岗编适度分离”,2023年使用城关中学6名编制招聘到富顺一中工作,从薄弱学校选派9人到城区学校跟岗锻炼;对符合条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纳入年轻干部管理,定向培养为市、县级人才。

山东泰安2024年上半年面向社会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教师资格条例》,满足社会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需求,4月13-14日泰安市语委办在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了2024年上半年面向社会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全市共有1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考试,根据《山东省普通话培训测试机构管理办法》规定,此次报名范围为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在泰安市的常住社会人员。

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计算机智能方式进行,测试流程分为信息采集、候考及测试三个环节。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本次考试工作,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周密部署。工作人员尽职尽责、配合默契、细致服务,圆满完成考试任务,获得了考生的一致好评。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考查应试人运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规范、熟练程度的专业测评,是应试人的汉语标准语测试。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

做好面向社会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对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普及质量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山东菏泽教育部门回应 今年计划招聘教师2400余人

4月16日,菏泽市教育和体育局做客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介绍全市教育工作,并现场接听群众来电,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教师招聘5至6月份进行笔试

目前已经进入四月份,今年我市教育系统招聘工作进度以及相关安排等引起众多市民的关注。

据介绍,我市主要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公费师范生安置等方式补充教师。根据市委编委下达用编进人计划,2024年全市共计划招聘教师2400余人,其中公开招聘教师1000人左右。

目前部分县区已陆续开展完成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公开招聘教师和公费师范生安置工作也正按照省厅有关要求严格有序进行。

今年我市公开招聘教师工作和往年一样,继续实行全市统一公告发布时间、统一笔试试题、统一笔试时间、统一公布笔试成绩“四统一”,初步计划4至5月份各县区发布公开招聘教师公告,5至6月份进行笔试,8月底前完成考察体检及岗前培训工作。

提供超6000个教师岗位 四川省2024年师范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召开

4月13日,四川省2024年师范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举办,高等学校、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职业院校等643家单位,提供超6000个教师岗位。

招聘会由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四川省教育厅联合举办,人社、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现场考核招聘符合条件的师范毕业生,搭建起学校与师范毕业生之间互动交流、双向选择的平台,打通了公办学校公开考核招聘师范毕业生的“绿色通道”,实现师范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有支持、各类学校选才用人有保障的双赢目标。

据了解,近年来,四川各级人社部门始终把教育行业摆在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突出位置,会同教育等部门切实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教师工资收入随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择优、科学规范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体系;以四川省政府名义设立“四川省特级教师(校长)”省级表彰项目,以及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项目。

非师范生大量加入 教师资格考试持续火热

■多一张证,多一条门路,研二在读的裴同学,在去年暑假就“拿下”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

■暨大大三学生李同学在考后拍下自己的笔试准考证留作纪念。

教师行业成“香饽饽”,非师范生纷纷加入“抢蛋糕”,下一站该分赛道还是抓源头?

4月12日,202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成绩发布,面试报名工作随即开始。近年来,“教资热”现象持续升温,教资考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持续火热的“教资热”,如何保障教师队伍持续高质量发展,行业人士开始思索教资考试新的改革之路。

现象

大学考证标配?“教资热”持续升温

2024年上半年,广州参加教资考试的考生人数达到了7.9万人,相较去年同期7.7万考生又有了进一步的增加。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10年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17.2万人次跃升为1144.2万人次,翻了近66倍。近年来,中国教师队伍进一步扩大,高素质教师人才需求量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有427.3万人报考教师资格。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师范生增加、非师范生持续加入、就业“考证标配”等原因,让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大军中。“想从事稳定的教师行业”“多一张证多一条出路”等,成为记者随机采访中,大部分教资考生的想法。

今年刚参加完教资考的华师大四师范专业生小陈表示,对于师范生来说,除了特定免试类的学生,教资考是“标配”,目前获取教师资格有“校考”与“国考”两条路径。在实施免试认定的高校,师范生可以通过参加一系列过程性考核来获取教师资格证。但由于校考发证时间晚、只能获得本专业学科教学资格等特点,会有部分师范生放弃校考,参加国考。

而非师范生与学校尚未实施免试认定的师范生想要获取教师资格,都必须参加全国的教师资格统考。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教资考试的非师范生占比就已经超过了七成。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生也加入到教资考试大军中,究竟为何?

新快报记者走访后发现,有的非师范生受自身经历的影响,萌发了成为教师的愿望。而教资考试正好提供了机会,让非师范生也有获得教师资格的可能。此外就是近年就业市场让不少毕业生对相对稳定的教师职业更青睐,将其列为就业的备选“出路”。谈及原因,不少非师范生在采访中纷纷表示:“技多不压身”“多个证,多条路”。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学专业的潘同学在大三时就参加了高中数学的教资考试。他告诉记者,自己考教师资格证,一方面是觉得自己专业的就业面不广,多拿一张证就相当于多一条“出路”;另一方面是感觉“考教资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考到了会有成就感”。

而今年刚刚参加完笔试的暨南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李同学则表示,自己在中学时遇到了很多让自己受益一生的好老师,因此对教师这个职业有较大的好感与兴趣。虽然在高考时并没有选择师范专业,但也时常考虑毕业后要不要去成为一名教师。几经斟酌,还是决定在大三时参加教资考试,获取教师资格。

也有不少同学表示,参考纯粹就是随大流报考。“上大学就要多考证”在大学生中盛行,教师资格证与普通话证书、英语四六级一同成为了大学的“考证标配”。甚至有非师范生无奈地告诉记者,教资“是父母逼着考的”。

担忧

考证难度将加大+教师行业门槛变低

随着非师范专业生的大量加入,师范生们坦言“国考”的难度和压力更大了。一些参加国考的师范生在采访中表示,因为教资笔试会控制合格率,所以非师范生的涌入在某种程度上加大通过考试的难度。

而很多一心从事教师行业的非师范考生也担心,本来就和师范生存在专业差距,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教资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通过多个科目,考核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而面试通过抽题备课、试讲、答辩等方式,考查考生的心理素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实践方面的能力。虽然考试系统基本兼顾了对理论与实践的考核,但对于没有受过四年系统化师范教育的非师范生来说,是否真的足够了呢?

两年前参加教资考的潘同学表示,他为笔试准备了两三个月,以背诵和刷题为主,每天抽一些琐碎时间复习。作为非师范生,他在写教案时对教学目标和学情的把控不是很好,容易一下子就把所有方面都写上去,针对性不足。他也坦言,现在对“背过的东西都没太多印象了”。

而在就业方面,不少师范生认为“教师的职业门槛降低了,师范生更有压力感了”,发出“卷天卷地”等感慨。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英文秘专业的苏同学,现在于顺德的一所小学当语文老师。她表示,实际教学“跟教资面试真的很不一样”。备考教资面试时,她主要把课文分成不同的类型,通过背诵讲课模板来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时常会出现很多理论里没有提及的情况,让她有些措手不及。另一方面,她在上课时发现自己“不太会掌握课堂的节奏,调动不了学生的情绪,有时候还抓不住教学的重点”。由于非师范专业不会统一安排教育实习,苏同学缺少了去学校实习的经历。工作后,她发现曾在小学实习的师范生同事比自己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课堂节奏也把握得更好。“所以我要不断地去听老教师上课,学习他们怎么调动和引导学生”。

专家说法

优势互补有助于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相比于医生、律师等行业,教师职业的准入门槛似乎并没有那么高,这主要是因为教育所指向的是人的心灵,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不像医学、法律那样近乎拥有‘标准答案’,相应的关于教育教学的知识技能存在较大弹性、因人而异。”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余晖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资热”现象的背后有着就业市场环境变化和教师教育体制改革两方面的动因。

一方面,在近年来各行业内卷化及职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体制内教师以其职业稳定、有寒暑假、工作环境单纯、工作模式弹性等优势,成为不少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香饽饽”;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的教师教育体制日益开放化,部分高水平综合性院校及行业性院校设置了教育类院系,为有志于从教的学生提供职前准备,使参与教资考试的学生基数显著增加。

余晖强调,教资热现象中有两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点,关乎教师的来源结构:一是一批顶尖综合性大学正以积极姿态参与教师教育事业;二是大量高学历的硕士乃至博士毕业生开始将目光投向基础教育。“一方面,传统师范院校开始出现危机感,并开始探寻如何维持自身传统特色、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另一方面,综合性院校的参与为基础教育一线带来了‘一湾活水’,这些毕业生往往视野更开阔。二者在基础教育一线能够形成优势互补,有助于提升师资队伍的异质性和整体水平。”

建议构建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多个代表反映目前教师资格证申请认定条件偏低,教师职业准入门槛不高。容易导致一些知识水平不足、师德不达标的人成为教师,进而引发教师用不恰当语言批评学生、体罚学生等问题,建议提高教师资格准入标准。

谈及措施,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市委原副主委、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建议增设教师资格核心能力必修课程,学生在智慧学习平台完成相关课程的前提下才能参与考试。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会副主委、萍乡学院副院长吴代赦提倡高校可以积极开设教育学辅修专业,为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师范类能力学习和教育实践的机会。也有部分行业人士建议,改变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一张卷”的考试现状,实行分赛道考试。

对此,余晖认为,提升非师范生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还是应当从根源上下功夫,由高校提供更充分的师范类课程和教育实践机会。“在这方面,传统师范院校已具有较好基础,而不少新入局教师教育领域的非师范院校则有进一步完善空间。具体而言,可着眼于学生遴选、课程体系、教育实践、教资辅导等关键环节,构建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回顶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