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15年四川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A级》预测卷(3)-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网

2015年四川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A级》预测卷(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临床个案法
2.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中,开始形成完整的现代教育心理学体系的时期是(  )
A.初创时期
B.鼎盛时期
C.发展时期
D.过渡时期
3.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个人倾向
D.社会影响
4.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之一是群体内部的(  )
A.一致性
B.独立性
C.孤立性
D.依赖性
5.在下列迁移中,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  )
A.负迁移
B.正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6.从课堂中学和教的角度来看,教学应包括“三重四面”,这是下列哪位人物的观点?(  )
A.珍妮特•沃斯
B.布鲁纳
C.布鲁姆
D.泰勒
7.教师要同家长打交道,必要时还要与社会各方面交流,这属于教师角色中的(  )
A.课堂的管理者
B.团队活动领导者
C.办事员
D.公共关系人员
8.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是(  )
A.马斯洛效应
B.艾宾浩斯效应
C.格式塔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9.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是(  )
A.奖惩的结果
B.接受讲述
C.获得事实材料
D.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10.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  )
A.中等年龄的学生
B.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C.年龄较大的学生
D.年龄较小的学生
11.一般而论,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  )
A.课堂教学能力
B.进行家长工作的能力
C.研究学生的能力
D.组织班集体能力
12.心理年龄特征并不经常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可能完全不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  )
A.永恒性
B.稳定件
C.可变性
D.不可知性
13.对禀赋优异儿童采取提早入学或跳级方式进行的教育策略属于(  )
A.加速制教学策略
B.充实制教学策略
C.固定特殊班级教学策略
D.弹性特殊班级教学策略
14.教室内突然出现鲜艳的挂图,就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这是利用了客观刺激物的哪种特点?(  )
A.新异性
B.强度
C.对比关系
D.活动变化
15.在理解的四种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中,最低层次的理解属于(  )
A.字面理解
B.解释的理解
C.创造性理解
D.批判性理解
16.根据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学校教育的第三个目标是(  )
A.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B.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C.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D.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17.有的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有的学生不愿意为他所不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认知动机
B.学习兴趣
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
18.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十一至十五岁的儿童处于(  )
A.思维准备阶段
B.感觉运动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19.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  )
A.原发性
B.习得性
C.后继性
D.指向性
20.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者改变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研究方法,叫做(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智商(IQ)表示儿童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22.遗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3.奥苏贝尔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4.加涅的五阶段学习分类包括智慧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动作技能。
25.对学习迁移现象的理论解释中,影响较大的传统理论主要有形式训练说、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6.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三个规律,即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p#副标题#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教学
28.学习目标
29.隐蔽课程
30.禀赋优异儿童
31.教学设计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33.简述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34.学习评定中常见的教师心理误差有哪些?
35.简述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
36.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试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8.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促进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解析]见“调查法”定义。
2.【C】[解析]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该时期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们提出了各自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开始形成了完整的现代教育心理学体系。
3.【A】[解析]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组织一定的教育内容,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系统的积极教育影响的过程,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4.【A】[解析]略
5.【C】[解析]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又可把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
6.【A】[解析]珍妮特•沃斯(J.Vos)认为,从课堂中学和教的角度来看,教学应包括“三重四面”,不管青少年学习什么科目,未来教育体制面临的真正考验是教育体制怎样激励学生,并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7.【D】[解析]略
8.【D】[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研究探讨了教师的期望作用,提出了“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9.【D】[解析]见“学习”定义。
10.【D】[解析]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低年级学生。
11.【A】[解析]略
12.【B】[解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指心理年龄特征并不经常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可能完全不相同;在基本相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之下的儿童之间,甚至在不同社会生活条件之下的儿童之间,年龄特征总有不同程度的相同或相似。
13.【A】[解析]加速制教学策略的特点是:禀赋优异儿童所学与一般儿童相同,只是加速其程度,缩短其修业年限。
14.【A】[解析]略
15.【A】[解析]A、B、C、D四项是理解水平的四种不同发展阶段,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16.【B】[解析]A、C、D三项分别是学校教育的第二、四、五个目标。
17.【C】[解析]见“成就动机”定义。
18.【D】[解析]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部分: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思维准备阶段(2~7岁)、思维阶段(7~11岁)、抽象思维阶段(11~15岁)。
19.【D】[解析]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包括活动水平和指向性。
20.【C】[解析]见“实验法”定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21.【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22.【生理原因记忆痕迹衰退干扰】
23.【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4.【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
25.【共同要素论概括化理论关系理论】
26.【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教学:从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28.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29.隐蔽课程:即学校中各种超出正式组织的学校活动范围,教学大纲或课程计划没有规定,教师没有正式讲授,学生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学习的、带偶然性、没有组织的和非正式的活动。
30.禀赋优异儿童: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中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中得分超群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的儿童。
3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答:(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2)学校的第二个目标应该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3)学校的第三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4)学校的第四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经济地使用思想”。
(5)学校的第五个目标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33.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与思维状态,可将课堂心理气氛分成积极的、消极的与对抗的三种类型。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1)教师的教学。(2)课堂的领导方式。(3)校风与班风。(4)师生的人际关系。(5)班级的规模。
34.答:(1)宽大误差。即由于教师的心理作用,而导致对学生学习夸大的评定。
(2)光环效应。即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定不适当地受到对这个学生总的印象的影响。
(3)集中趋势。即教师自觉地避免对学生学习进行极端的评定,从而使评分有接近中点的倾向。
(4)逻辑误差。即教师对学生学习评定由于受学生某某特征之间的相似而给予同样评分的倾向。
(5)对比误差。即教师对和自己的倾向相反的学生学习给予较低评价的一种误差。
(6)邻近误差。即相对邻近的几张试卷给予较一致评分的倾向。
35.答:(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4)复习。
(5)过度学习。
(6)记忆法。
36.答:(1)小步子逻辑序列。
(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的错误率。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答: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强调帮助儿童直接发现周围世界的重要性。如古希腊的“产婆术”,中国古代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这些,建构了教育史上强调积极思维、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传统。他们也是布鲁纳提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础。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3)重视学习过程。(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8)强调信息提取。(9)提倡发现学习。
38.答:学习迁移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遵循学习迁移的规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创造一定的条件,控制和调整有关影响因素,就能促使产生,预防负迁移出现,为此,应注意以下问题:(1)合理地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回顶部
教师资格考试网
位置:首页/教师资格考试网
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单选训练试题(3)
1.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  )
A.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正确应对和驾驭经济全球化
【答案】A
【教育解析】B、C、D三项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思想理论观点。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猿人
B.蓝田猿人
C.北京猿人
D.山顶洞人
【答案】A
【教育解析】我国境内已知的早期人类主要有:①元谋猿人,距今约170万年;②蓝田猿人,距今约80万年;③北京猿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故选A。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于(  )
A.鸦片战争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百日维新
【答案】A
【教育解析】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英国政府以保护鸦片贸易为借口,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和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  )
A.辛亥革命
B.维新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D
【教育解析】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生的带领下,3000多名北京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拥上街头,在天安门前集会。五四运动爆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D。
5.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
A.存在正相关
B.关系不明显
C.存在负相关
D.有利有弊
【答案】C
【教育解析】尽管教师的表扬次数与学生的成绩之间未发现明确的关系,但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扬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却存在着负相关。
6.《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答案】B
【教育解析】《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答案】D
【教育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方面都能健康成长。所谓“面向全体”就是应当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
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单选训练试题(2)
1.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  )
A.系统性
B.结构性
C.预见性
D.实效性
【答案】C
【教育解析】略。
2.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  )
A.教育手段
B.教育机智
C.教育反响
D.教育灵感
【答案】B
【教育解析】略。
3.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  )
A.效标关联效度
B.预测效度
C.构想效度
D.内容效度
【答案】D
【教育解析】心理学上,效度可分为效标关联效度、预测效度、构想效度和内容效度等。其中,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内容效度。
4.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使用方便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机器上用的螺母大多是六角形
B.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在使用时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发生危险
C.交通信号灯中红色被用做停车信号是因为红色波长最长
D.家中遇害到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使用房间的电话报警
【答案】D
【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活常识。打电话时会产生微弱电流,遇到煤气可能发生爆炸,所以D项错误。
5.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关键人物是(  )
A.李鸿章、陈独秀
B.李鸿章、曾国藩
C.容闳、孙中山
D.光绪、袁世凯
【答案】B
【教育解析】洋务运动中,李鸿章与曾国藩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二人分别创办了当时最大的军事工业和洋务派最早的现代军事工业。故本题应选B。
6.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  )
A.孟子的观点
B.朱熹的观点
C.王阳明的观点
D.程颐的观点
【答案】A
【教育解析】略。
7.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  )
A.给学生权利
B.教给学生知识
C.尊重和信赖学生
D.尊重学生家长
【答案】C
【教育解析】略。
8.良心中最一般、最基础和最普遍的内容就是(  )
A.特殊良心
B.个人良心
C.职业良心
D.一般良心
【答案】D
【教育解析】略。
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单选训练试题(1)
1.教师的(  )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A.权威
B.威信
C.角色
D.社会地位
【答案】B
【教育解析】题干为教师的威信的含义。
2.我国陆地边界全长(  )
A.3.2万公里
B.2.28万公里
C.1.8万公里
D.4.2万公里
【答案】B
【教育解析】我国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公里。
3.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
A.说到做到
B.敬业精神
C.热心和同情心
D.重义气讲交情
【答案】C
【教育解析】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还有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4.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A.全社会
B.学校
C.家庭
D.教师
【答案】A
【教育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
5.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答案】C
【教育解析】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2001年6月7日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6.1929年经济危引发了政治革命,当时罗斯福认为,自由的基础不是对政府权力的__________,如果这样的话,会“把人民拱手送给大公司任其奴役”,大公司只有通过政府权力的扩展和延伸才能受到钳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制约
B.限制
C.放任
D.不拘
【答案】B
【教育解析】限制:不让超过的界限,局限在范围内;制约:限制约束。结合语境“大公司的只有通过政府权力的扩展和延伸才能受到钳制”可知答案。
7.热天可能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反应,甚至进攻,发生反社会行为,世界上炎热的地方,也是攻击行为较多的地方。
由此可推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A.自然环境决定人格特征
B.自然物理环境可对特定行为做出一定的解释
C.越是寒冷的地方,人们越不会出现侵犯行为
D.炎热的地方社会治安更好
【答案】B
【教育解析】原文提到自然环境对人类行为有一定影响,符合此意的是B。
8.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学生学习具有(  )
A.榜样作用
B.心理健康功能
C.成功作用
D.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答案】D
【教育解析】略。
9.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
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答案】B
【教育解析】略。
1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  )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C.教育与惩罚并重
D.开除学籍
【答案】A
【教育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
2015年四川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A级》预测卷(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属于学校教育的第几个目标(  )
A.一
B.二
C.三
D.四
2.7~11岁儿童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  )
A.感觉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思维阶段
3.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了解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临床个案法
D.自然实验法
4.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5.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  )
A.内部言语
B.活动定向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6.高水平和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技能也称为(  )
A.自动技能
B.智力技能
C.熟练技巧
D.动作技能
7.下列说法中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
A.举一反三
B.由表及里
C.触类旁通
D.由此及彼
8.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论,婴儿绕行茶几以取它后面的玩具,不再仅从茶几下爬过。这时的婴儿处于(  )
A.感觉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9.从学习动机内容的性质来划分,学习动机可分为(  )
A.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
B.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
C.直接动机和短近动机
D.间接动机和长远动机
10.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被称为(  )
A.禀赋优异儿童
B.学习困难儿童
C.智能不足儿童
D.情绪困扰儿童
11.关予人的发展理论,以精神分析的原理为基础,强调心理社会性的发展阶段的学者是(  )
A.皮亚杰
B.艾里克森
C.希尔加德
D.柯尔柏格
12.对于学习迁移现象最早的系统解释是(  )
A.形式训练说
B.概括化理论
C.共同要素论
D.关系理论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遗忘产生的原因是(  )
A.生理原因
B.心理原因
C.记忆痕迹衰退
D.干扰
14.一般而论,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  )
A.课堂教学能力
B.组织班集体能力
C.了解或研究学生的能力
D.和家长沟通的能力
15.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是(  )
A.记忆量变
B.记忆恢复
C.记忆歪曲
D.记忆强化
16.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到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是(  )
A.理解
B.识记
C.技能培养
D.练习
17.下列哪位的学习理论是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
A.桑代克
B.皮亚杰
C.布鲁纳
D.布鲁姆
18.教师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指出其正确和错误,这是教学活动中的(  )
A.及时反馈
B.延时反馈
C.消极反馈
D.积极反馈
19.研究表明,在学习中一般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个体在认知风格上属于(  )
A.场独立性
B.场依存性
C.冲动型
D.反省型
20.首先提出智力年龄这一概念的是(  )
A.比奈
B.艾宾浩斯
C.韦克斯勒
D.卡姆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_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22.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__________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23.在所有认知风格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
24.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可以把迁移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5.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考察。
26.根据班集体的性质,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课
28.疲劳
29.上位学习
30.论文式测验
31.遗忘曲线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是什么?
33.简述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
34.简述认知的教学目标分类。
35.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36.简述因材施教的原则和策略。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怎样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38.结合实际论述良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解析]学校教育的第一个目标是鼓励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第三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第四个目标是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2.【D】[解析]7~11岁属于人的认知发展阶段中的思维阶段。
3.【A】[解析]略
4.【A】[解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为桑代克,后来又发展为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有华生和斯金纳等人。
5.【A】[解析]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的外部语言阶段、无声的外部语言阶段、内部言语阶段。
6.【C】[解析]见“熟练技巧”定义。
7.【B】[解析]“由表及里”只能说明学习的顺序。
8.【A】[解析]能发现达到目的的新手段是处于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之一。
9.【B】[解析]A项是按动机的动力来源划分的类别,C、D两项是按动机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划分的类别。
10.【A】[解析]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中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中得分超群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的儿童。
11.【B】[解析]略
12.【A】[解析]学习迁移现象早已为人们所知。如我国古人就知道学习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心理学观点讲,这些都是学习的迁移现象。但是,对于学习迁移现象最早的系统解释,是形式训练说。
13.【B】[解析]略
14.【A】[解析]一般而论,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课堂教学能力,它是教师的基本功。
15.【B】[懈析]略
16.【A】[解析]略
17.【A】[解析]略
18.【C】[解析]见“消极反馈”定义。
19.【B】[解析]见“场依存型”定义。
20.【A】[解析]比奈首先提出了智力年龄(MA)这一概念,它表示智力达到某一年龄水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21.【学与教】
22.【加工信息】
23.【场依存场独立】
24.【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25.【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意志状态】
26.【团结的班集体散聚的班集体离散的班集体】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28.疲劳:是人们连续学习或工作以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可以分为生理的疲劳与心理的疲劳。
29.上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
30.论文式测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点,择其较重要者出几个试题,让学生用论文的方式,自由地以书面形式解答问题。至于试题的深浅,则视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程度而定。
31.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答: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1)准备律;(2)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失用律);(3)效果律。
33.答:正式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
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既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发成立。他们往往因为父母工作单位、性别、个性等组合而成,大多由2~7人组成,如班级中的“团伙”等。其类型有以下几种:正面型非正式群体、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破坏型非正式群体。
34.答:布鲁姆的分类,认知教学目标有六项:(1)知识。(2)理解。(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35.答:(1)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它类似于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这类东西。
36.答:(1)能力分班或分组。
(2)跳级。
(3)留级。
(4)复式教学。
(5)程序教学。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答: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
(1)引起注意。这是用以唤起和控制学习者注意的活动,保证了刺激的接受和神经冲动模式的学习过程。
(2)告诉学习者目标。教学开始时,应让学习者具体了解当学习目标达到后,他们将学会做什么,从而激起学习者对学习的期望。
(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可指出学习新的技能所需具备的先决技能,以此刺激学习者回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有助于避免机械学习。
(4)呈示刺激材料。当学习者做好准备时,向学习者呈示教材。呈示的刺激材料应具有鲜明的特征,以促进选择性知觉的内部过程。
(5)提供学习指导。这项活动旨在促进语义编码的内部过程。
(6)诱引行为。这是促使学习者作出反应的活动。
(7)提供反馈。在学习者作出反应.表现出行为之后,应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这是提供反馈的活动。(8)评定行为。评定行为的目的是促进进一步的回忆并巩固学习结果,即检索与强化的内部过程。
(9)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这些活动旨在促进检索与归纳的内部过程,使学习者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8.答:良好的教室管理不比一般教学容易。首先:教师应自行纠正其对教室管理所持的误解与管理的弊端。其次,教师应该尽量的以民主的方式管理学生。最后,教师应该具备处理不良行为的知识与技能,以使管理效能能持久。其基本原则:(1)课堂管理应以积极指导而不是消极防范为主。(2)教育在先,奖惩在后,多奖少罚,反对“不教而诛”,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3)师生共同确定应当遵守的课堂规范。(4)实行课堂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态度。(5)教师要掌握处理不良课堂行为的技巧。(6)要尽量消除校内校外的不良影响因素。
2015年四川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A级》预测卷(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认知变化的过程中,顺化说明发展,是一种(  )
A.质的变化
B.大小的变化
C.量的变化
D.功能的变化
2.经常在一起游玩、娱乐的学生小团伙属于(  )
A.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B.正面型非正式群体
C.中间型非正式群体
D.破坏型非正式群体
3.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所有的学与教
B.实践过程中的学与教
C.社会情境中的学与教
D.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4.教学中采用的各种物质奖励属于下列哪种强化?(  )
A.原始强化
B.替代强化
C.次级强化
D.自我强化
5.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是(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机械学习
D.转化学习
6.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加涅
D.奥苏贝尔
7.当前我国教师的主要的、基本的心理特征是(  )
A.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B.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C.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D.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8.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智商分布规律是(  )
A.常态分布
B.离散分布
C.正态分布
D.偏态分布
9.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二至七岁的儿童处于(  )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10.未经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被称为(  )
A.恢复
B.消退
C.类化
D.分化
11.共同要素论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
A.桑代克
B.马斯洛
C.贾德
D.弗洛伊德
12.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是(  )
A.类化
B.恢复
C.分化
D.强化
13.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是(  )
A.字面的理解
B.解释的理解
C.批判性的理解
D.创造性的理解
14.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  )
A.较高水平
B.中等水平
C.较低水平
D.不一定
15.教师负有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纪律的责任,这属于教师角色中的(  )
A.教员
B.办事员
C.课堂的管理者
D.学生模仿的榜样
16.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的现象称为(  )
A.过度学习
B.复习
C.记忆恢复
D.强化
17.对自己的外在和内在的自我评估或衡量被称为(  )
A.自我意识
B.自我教育
C.客观评价
D.自我发展
18.个别教学系统也称PSI系统,它可用于一门完整的课程,其开发者是(  )
A.加涅
B.布里格斯
C.凯勒
D.波思尔思韦特
19.一个学生在多次进行某一测验时,如果得到的分数相近,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  )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20.下列测验方法中,不可能由教师或学校自行编制的是(  )
A.心理测验
B.客观测验
C.标准测验
D.论文式测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主观能动因素等。
22.发展的最本质的倾向表现为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过程。
2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大基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4.柯尔柏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其中的三个阶段分别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5.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大类。
26.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可把强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理解
28.学习困难儿童
29.智力技能
30.讲台效应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
33.简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4.简述练习过程的一般规律。
35.简述教学管理的弊端。
36.禀赋优异儿童的教育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8.论述教学设计工作的基本要素及组成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解析]在认知变化的过程中,同化说明成长,是一种量的变化,而顺化说明发展,是一种质的变化。
2.【C】[解析]中间型非正式群体介于正面型非正式群体和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积极或消极作用。例如,经常在一起游玩、娱乐的学生小团伙。
3.【D】[解析]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
4.【A】[解析]原始强化是利用原始的强化物(即本身所具有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饮食等)进行的强化。如教学中采用的各种物质奖励等。
5.【A】[解析]略
6.【A】[解析]早年的教育目标分类和后来的掌握学习理论是布卢姆主要的两大贡献。
7.【A】[解析]略
8.【C】[解析]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智商分布规律正态分布。
9.【B】[解析]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部分: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10.【A】[解析]略
11.【A】[解析]桑代克在1913年以实验驳斥了形式训练说的谬误,并从其实验归纳出共同要素说以解释正迁移作用的原因。
12.【D】[解析]略
13.【B】[解析]见“解释的理解”定义。
14.【B】[解析]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中等水平,动机过高不容易持久。
15.【C】[解析]略
16.【A】[解析]略
17.【A】[解析]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外在和内在的自我评估或衡量。换句话说,是个人对自己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认识和评价,是涉及自己的认识。
18.【C】[解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凯勒开发了个别教学系统。
19.【D】[解析]信度是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的指标,在本题中,同一个人先后测同一份试卷,分数接近,趋于稳定,因此可以认为这份试卷信度较高。
20.【C】[解析]标准测验是一种大规模的、具有统一标准的、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的、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测验。它根本不可能由教师或学校自行编制,一般由专门的考试机构编制试卷并组织实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21.【社会环境学校教育】
22.【分化整合】
23.【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24.【前习俗阶段习俗阶段后习俗阶段】
25.【认知情意心因动作】
26.【固定间时强化灵活间时强化固定问次强化灵活间次强化】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28.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失常的儿童。其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
29.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
30.讲台效应:学校课堂上,台上教师和台下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中,但其心理感受却各不相同。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这就是“讲台效应”。
31.动机性遗忘:弗洛伊德认为,动机性遗忘是与不快、不安和内疚相关的遗忘,其实质是一种压抑,是人们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答:一般而言,使用发现学习应具备以下条件:(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相当的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33.答:(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2)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3)知道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4)提供较充裕的时问和适当自由。
(5)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34.答:(1)练习成绩的逐步提高。
(2)高原现象。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35.答:(1)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高。
(2)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低。
(3)让学生娱乐或忙碌以取代学习。
(4)对惩罚的功效评价过高。
(5)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
36.答:(1)加速制教学策略。
(2)充实制教学策略。
(3)特殊班级制教学策略。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答:(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
(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
(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8)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38.答:有关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但是各种理论模式都包括以下四种最基本的要素:(1)分析教学对象。(2)制定教学目标。(3)选用教学方法。(4)开展教学评价。教学设计过程及其组成部分:(1)学习需要的分析。(2)教学内容分析。(3)教学对象分析。(4)学习目标的编写。(5)教学策略设计。(6)教学媒体选择。(7)教学媒体设计。(8)教学评价。
回顶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