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教资笔试科目二30道必背简答题(三)-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网

教资笔试科目二30道必背简答题(三)

  21. 简述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22.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

  (1)不利于因材施教;

  (1)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23. 简述品德的形成过程

  (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4.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5.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① 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

  ② 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

  ③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 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26. 德育内容包括哪些?

  (1)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

  (2)思想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3)道德教育。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功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4)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知道。

  27.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8. 如何贯彻疏导性的德育原则:

  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29. 如何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的进行。

  30. 如何贯彻长善救失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贯彻这一原则应遵循以下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更多政策
添加小编咨询并领取笔试真题

教资笔试科目二30道必背简答题(三)

回顶部
教师资格考试网
位置:首页/教师资格考试网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作文素材篇
  素材一:鲁迅 

  对应立意:选择、奋斗、梦想、珍惜时间、民族精神。

  对应材料:

  在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想要医好国人肉体上的病。但是当鲁迅先生看到中国人被日寇斩首示众,一旁的国人却无动于衷时,鲁迅先生知道了比起中国人身体的疾病,其心理的疾病更加的严重。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中国人的灵魂。

  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素材二:苏轼 

  对应立意:豁达、乐观、亲情、心系百姓、有趣的灵魂

  对应素材:

  苏轼乐观,即使经历了“乌台诗案”,他的天空风雨如晦,经历了万般屈辱,人生风云变幻,被贬黄州,依然热爱生活。一次与好友相约出游,不料天降大雨,朋友们都找地方躲雨,只有他拄着拐杖淡定前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看重亲情。苏轼的心灵深处涌动着对亲人的爱,表现在诗词中,既有对兄弟间彼此珍重的手足之情,也有对妻子的缱绻恋情。苏轼的内心世界中感情丰富,他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更热爱自己的亲人。著名的《水调歌头》就是中秋之夜思念弟弟所做。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彰显了他们兄弟的手足情深。

  苏轼心系百姓。世人总说书生羸弱,难免迂腐,人称书呆子,但是苏轼却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不仅诗文好,而且心系黎民生计,办案搞工程,全不在话下。杭州一处有名的景点也是他的政绩之一,那就是美丽的苏堤。

教资笔试科目二必考点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
  1.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2.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环境
  1.概念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三)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概念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2.作用
  (1)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
  (2)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资科目二必考点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对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三、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二)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资必背!科目一文化素养—历史常识篇(二)

  二、中国近代史常识

  中国近代史常识部分需要掌握从清朝末年一直到民国时期发生的历史大事件。下面我们以民国时期为例展开进行学习。

  (1)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其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其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2)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这场运动发生在北京,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3)红军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4)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资笔试科目二人物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柏拉图:著名思想家。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洛克:“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华生:“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皮亚杰: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格赛尔:心理学家,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是格赛尔的著名实验。

  赫尔巴特: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学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他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同时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其作品为《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提出了和传统教育三中心相对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是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中经验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

  奈勒:是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中存在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

  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一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著作。

  加里宁:他重视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作用,把教育论文和演说汇编成《论共产主义教育》和《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他是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

  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是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代表理论中发展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他的“教学与发展”研究推动了苏联学制与课程改革。

  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位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著作《教育目标分类学》。

回顶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