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教资笔试科目二30道必背简答题(二)-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网

教资笔试科目二30道必背简答题(二)

  11. 简述上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组织严密

  (6)气氛热烈

  12.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简捷性

  (5)有指导的认识

  13.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4.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心理准备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效果

  15. 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知识的掌握,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倾向。

  16. 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1)教师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7. 简述直观性原则贯彻的要求

  (1) 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和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8. 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定义: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要求:

  (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19. 如何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20. 简述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3)讲究语言艺术。

更多政策
添加小编咨询并领取笔试真题

教资笔试科目二30道必背简答题(三)

回顶部
教师资格考试网
位置:首页/教师资格考试网
教资必背!科目一文化素养—历史常识篇(二)

  二、中国近代史常识

  中国近代史常识部分需要掌握从清朝末年一直到民国时期发生的历史大事件。下面我们以民国时期为例展开进行学习。

  (1)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其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其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2)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这场运动发生在北京,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3)红军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4)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绝对干货!教资科一材料答题技巧汇总,记住28分轻松拿下!

  教资考试中材料分析题的分值很大,但和考查范围广泛的文化素养相比,它的考查内容相对固定,重点在于答题技巧。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科目一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和高频考点干货!小伙伴们可要认真看哦~

  一、做题方法

  答题原则
  形式美观原则:书写整齐干净;分条作答标注序号。

  内容准确丰富原则:理论准确,结合材料。

  答题步骤

  看问题:先观察提问内容,确定答题范围。

  列理论:列举相关理论。

  读材料:画出材料重点信息,找准关键词。

  做答案:对照材料关键信息,补充答案内容。

  二、知识干货
 
  教育观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记忆口诀:全体面创个

 
  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重发展潜能

  2. 学生是独特的人——重完整性、差异性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主体

  记忆口诀:两独一发展

 
  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记忆口诀:三者一开放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记忆口诀:在教学中与学生、自我、同事的关系

  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记忆口诀:人生过客

  评价观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记忆口诀:许三多过目不忘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①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②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③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④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⑤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⑥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答题模板
  1.教育观模板

  常见提问方式: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第一步:总体评价该老师行为的对错。
  正确:该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体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表现如下
  错误:该老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表现如下
  第二步:理论+理论解析+结合材料(分条罗列,写出3-4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材料分析

  2.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材料分析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材料分析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材料分析

第三步:总结

  正确:总之,作为教师要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应该学习材料中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错误:总之,材料中教师的行为对学生造成了伤害,值得我们深思和引以为戒。
  注意:教育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优先答素质教育,不够4点可外借学生观、教师观。
  2.学生观模板

  常见提问方式: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第一步:总体评价该老师行为的对错。

  正确:该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表现如下

  错误:该老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表现如下
  第二步:理论+理论解析+结合材料(分条罗列,写出3-4点)
  1.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有潜力的。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材料分析
  2.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材料分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材料分析

第三步:总结

  正确:总之,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我们应该学习材料中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错误:总之,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深思和引以为戒。
  注意:学生观有两个版本,答“两独一发展,”“万人差钱”都算对。
  3.教师观模板

  常见提问方式:请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第一步:总体评价该老师行为的对错。

  正确:该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表现如下

  错误:该老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表现如下

  第二步:理论+理论解析+结合材料(分条罗列,写出3-4点)

【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材料分析
  2.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不能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引进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分析
  3.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材料分析
  4.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改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材料分析

  【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教学相长。教师要做到尊重并欣赏,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材料分析。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引导不仅包括学习方面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方面。+材料分析
  3.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和终身学习。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终身学习是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材料分析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应加强合作。教师要与注重和其他教师和合作,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相互配合。+材料分析

  第三步:总结

  正确:总之,该教师践行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我们应该学习材料中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错误:总之,该教师违背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值得我们深思和引以为戒。
  4.教师职业道德模板

  常见提问方式: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第一步:总体评价该老师行为的对错。
  正确:该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表现如下:
  错误:该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表现如下:
  第二步:理论+理论解析+结合材料(分条罗列,写出3-4点)

  1.体现了(违背了)爱国守法: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作为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材料分析

  2.体现了(违背了)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应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分析
  3.体现了(违背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应该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心,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分析
  4.体现了(违背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实施素质教育;对待学生要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分析
  5.体现了(违背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体现了(违背了)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材料分析

  第三步:总结

  正确:总之,该教师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我们学习。
  错误:总之,该教师行为是不正确的,作为教师,要时刻铭记师德的要求,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更多政策
添加小编咨询并领取笔试真题

教资笔试科目二30道必背简答题(三)

教资科目一文化素养选择题常考知识点
  文化素养
  01
  传统节日

  (1)春节:我国民间最降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习俗有蒸年糕、贴春联、贴年画和拜年等。

  (2)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其习俗有吃元宵、包饺子、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狮等。

  (3)清明节:我国民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句,按阳历算则在每年4月5日或6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4)端午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称“端年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河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方式来悼念他。其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棕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5)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中秋节以月之圆寓意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多、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02
  民族节日

  (1)泼水节——傣族。

  (2)火把节——彝族、白族、纳西族等。

  (3)那达慕——蒙古族。

  (4)芦笙节——苗族。

  (5)三月街——白族。

  (6)开斋节——回族、维吾尔族等。

  03
  民族文学  
  (1)蒙古族——《江格尔》《嘎达梅林》。

  (2)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3)彝族——《阿诗玛》。

  (4)藏族——《格萨尔王传》(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

  (5)傣族——《相勐》《兰嘎西贺》。

  (6)壮族——《莫一大王》。

  04
  民族舞蹈

  (1)藏族——弦子舞、锅庄舞。

  (2)苗族、侗族——芦笙舞。

  (3)壮族——扁担舞、师公舞、横鼓舞。

  (4)傣族——孔雀舞。

  (5)蒙古族——倒喇舞。

  (6)高山族——杵舞。

  05
  二十四节气

  (1)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2)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3)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4)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教资笔试科目二30道必背简答题(一)
  教资笔试倒计时39天!橙子老师整理了科目二必背干货,都是历年常考的知识点,一定要背诵下来哦~ 

  1. 简述知识中心课程论的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

  (1)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教学

  (2)按照知识逻辑体系进行编排

  (3)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

  2. 简述学习者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1)以学生为中心

  (2)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进行编排

  (3)强调学生的经验、兴趣、需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3. 简述泰勒的目标原理

  泰勒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

  (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4. 简述课程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1)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包括:① 指导思想;② 培养目标;③ 课程设置及说明(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④ 课时安排;⑤ 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⑥ 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3)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教科书是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5.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6.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本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7. 简述新课改强调的综合实践课的内容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8. 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9.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 简述备课的要求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写好三个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更多政策
添加小编咨询并领取笔试真题

教资笔试科目二30道必背简答题(三)

教资笔试科目二30道必背简答题(三)
  21. 简述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22.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

  (1)不利于因材施教;

  (1)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23. 简述品德的形成过程

  (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4.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5.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① 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

  ② 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

  ③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 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26. 德育内容包括哪些?

  (1)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

  (2)思想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3)道德教育。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功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4)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知道。

  27.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8. 如何贯彻疏导性的德育原则:

  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29. 如何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的进行。

  30. 如何贯彻长善救失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贯彻这一原则应遵循以下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更多政策
添加小编咨询并领取笔试真题

教资笔试科目二30道必背简答题(三)

回顶部
回顶部